1037

國文超然台紀申論

超然台紀凡物皆有可觀。

茍有可觀

皆有可樂

非必怪奇偉麗者也。

誰可以給一點意見!!申論
蘇軾(1037-1101年)

字子瞻

號東坡居士

眉山(今四川省眉山縣)人。

21歲中進士。

官至禮部尚書 。

南宋時追諡 「文忠」

世稱蘇文忠公。

擅長記敘文、議論文和雜文。

蘇軾主張「作文先有意」

就是說寫文章要先有思想醞釀

確立主題。

蘇軾的思想比較複雜

儒家的仁政思想和進取精神

道家的超脫世俗和佛教的圓通自在

在他身上獲得了融和。

大抵在仕途騰達時

儒家思想為主導;貶官流放時

佛、道思想佔上風。

他在《超然亭記》中說:「無所往而不樂者

蓋 遊於物之外也。

」(譯文:不論到哪裡

沒有不快樂的

因為他遨遊於世事之外。

)正是這種源於道家和佛家的思想

使他得以超然物外

隨遇而安。

歷經磨難而不頹唐喪氣

身處逆境而灑脫自若.

arrow
arrow

   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